在本期节目中将带领大家走进河南省新县宏桥小学。新县是全国12个将军县之一,在这里曾孕育出了许世友、李德生、郑维山等43位共和国将军。新县还曾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,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革命斗争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和文化中心。从这里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,红25军,红28军三支主力红军部队,留下了董必武、刘泊承、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。这里有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、烈士陵园、红四军方面旧址、将军石、将军墓等许多红色旅游景点,红色资源十分丰富。那么将军县里的这所小学有什么特殊之处呢,就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去看一看吧!
![]() | |
前不久,“河南省百万青少年红色之旅”活动的启动仪式就在新县拉开了帷幕。当时宏桥小学有很多同学都参与了这次活动,他们跋山涉水、翻山越岭,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,重走红军路。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,他们每个人都会唱十几首革命歌曲,他们的革命知识也非常丰富,老师问出一个问题他们马上就能答出来,他们把将军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,给当时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他们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革命知识呢?原来这里的同学们大多都是红军的后代。在战争年代,总人口不到10万人的新县,为了革命就牺牲了5.5万人,好多村庄家家都有红军,户户都有烈士,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,所以这里的同学们从小就听着爷爷奶奶讲红军的故事长大。可是新县的哪个孩子不是这样的呢?都是红军的后代啊!经过一番侦察,才发现了他们的秘诀,那就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德育课!
在大家的印象中,德育课是不是应该像其他课一样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呢!起初,宏桥小学老师们给同学们上德育课也是这样的,都是在课堂上拿着书本给同学们讲,可是他们发现这样做起不到什么效果,同学们根本就没有兴趣,也不认真听。怎么办呢?老师们苦思冥想,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,他们想新县不是有那么多革命资源吗,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?将孩子带到校外去,带到青山绿水间,让他们亲自去看一看将军故居,让他们自己去看一看那些镌刻在墙上的革命形势图,或许会有更直观的感受。
![]() | |
于是学校定期将同学们带到红色旅游景区去组织活动,让他们真切感受当时革命先烈们生活战斗过的环境,感受当年血与火的战争年代。你别说,这一招还真灵,同学们都特别喜欢这种形式,他们都是自己组织节目,每次出去参加这样的活动,他们都特别积极。
当金豆来到操场上的时候,正好遇到同学们要出去比赛,他们的德育课就是以这种比赛的形式进行的。同学们做的第一个游戏是平分稻谷,使用工具的是一些农具。经过同学们的一番介绍,我才明白这些农具的名称,它们分别叫箩筐、斗、升。它们不仅是装粮食的工具,也是一种度量单位。在战争年代,许多这里的红军战士都曾用使过这些农具来收粮食、装粮食。农民兄弟们也用这些农具运送粮食到前线去支援战斗,至今,这里的农村还在使用这些农具呢!那同学们又是怎样进行比赛的呢?
两个队的队员发动脑筋,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游戏方式。一个队用尺子来量箩筐的高度,然后把一个箩筐里的稻谷往另外一箩筐里装,直到稻谷的高度大致相同,他们认为这样分得就比较平均了。而另一队则是把箩筐里的稻谷先量出大概一半装到斗里,再将剩下的稻谷用升往另外一个箩筐里装,算出差距后再分,他们认为这样是比较平均的。结果两个队的同学都表现得非常出色,他们都分得很平均。
![]() | |
在新县有一座山,叫做英雄山,这座山是当时红军攻克新集也就是现在的新县时翻越的一座山。翻过这座山,再跨越一条河,就攻到新集了。同学们今天为自己规定了一个任务,就是要翻越这座山。不过他们不仅要翻山,还要像红军一样穿着草鞋翻山哦。这草鞋从哪儿来呢?同学们充分发扬了“自力更生、丰衣足食”的精神,那就是动手做!
说起草鞋,还有一个倒穿草鞋的故事呢!倒穿草鞋,没听说过吧,草鞋为什么要倒着穿呢?那是在战争年代,一个白雪皑皑的冬天,敌人把这一带都占领了,红军战士们住在一个山洞里,他们必须要和外界联系,可是穿着鞋在雪地上走会留下脚印的啊,那敌人跟着脚印不是一下子就发现他们的行踪了吗?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,把草鞋倒过来穿,这样他们的脚印就是反的了,敌人于是跟着他们的脚印,朝着相反的方向追去了,红军也顺利完成了任务。你别看同学们一个个年龄小,做起草鞋来却很老练呢!
穿着自己做的草鞋,去爬英雄山,同学们觉得自己真的像英雄一样。在革命战争时期,红军就是穿着草鞋翻雪山过草地,走过了长征中的千难万险,走出了中国发展史的一页神奇,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、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,走出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。草鞋可以说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啊!
此外,有很多革命歌曲都发源于新县。像《八月桂花遍地开》,同学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编排了歌舞。同学们对于这首歌特别的有感情,为什么呢?因为这首歌就发源于新县,是在新县传唱去的。那是在1929年8月,正值桂花飘香的季节,鄂豫皖苏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在柴山堡宣告成立,会上,欢庆的人民群众和政府组织的宣传队一起演唱了许多革命歌曲,《八月桂花遍地开》就是在这次庆祝会上唱起来的。这首歌曲调轻快明朗,歌词充满胜利的豪迈。因此一经唱出,便立即为广大人民所接受,也为各个革命区域派来观摩的代表所喜爱,他们纷纷记录传抄,把它带回自己干革命的地方,去鼓舞群众,团结群众,掀起新的革命高潮。直到今天,这首歌还广为传唱。而且你知道吗?这首歌是就是根据豫南民歌《八段锦》改编而成的,同学们还会唱这种豫南民歌呢!
说起革命歌曲,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!有一次,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列宁小学旧址去参观,那里陈列了许多战争年代革命前辈们用过的物品,像红缨枪啊、农具啊,墙上还有很多革命形势图。同学们在认真看的时候,发现墙上还有许多战争年代的民谣,他们看到以后都很新奇,跟着一句一句的念,觉得和现在的童谣真的很不一样。忽然,有个同学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,叫大家都赶紧过去看,原来他发现墙上有一首少年先锋队之歌,还有谱子呢,不过歌词跟现在的先锋队队歌一点儿都不一样。他这一叫,把老师也吸引过来了,老师告诉他说这是三十年代在童子团内广为流传的歌曲,当时童子团内的那些小队员个个都会唱。于是这位同学突发奇想,如果根据谱子把这首歌唱出来,那不是又学会了一首新的革命歌曲了吗?老师看他们这么喜欢这首歌,就把这首歌的歌词和谱子一点儿一点儿地抄了下来。回到学校后再用钢琴弹出曲子来,一句一句地教同学们唱,同学们都学会了,他们可喜欢这首歌了。
长期的革命斗争赋予了新县厚重的革命文化,这里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,光是诞生于这里的革命歌曲就非常的多。同学们起初对这些革命歌曲并没有多大兴趣,因为毕竟战争年代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,他们很难体会到这些革命歌曲的力量。通过学校组织的活动,同学们了解了这些歌曲的历史,开始传唱了起来,慢慢的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,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情感的教育。他们对于革命歌曲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了。同学们经常进行革命歌曲比赛,看谁唱的革命歌曲多,谁唱的不走调,他们每个人都会十几首革命歌曲呢。他们对于这些歌曲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,经常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唱着,回到家里还在不停地哼着。无论去哪里组织活动或是参观,他们都是一路走一路唱着。一路欢笑,一路歌声!
欢迎收看本期《到学校去》。
(2005年10月13日 CCTV-少儿频道18:30首播,10月14日 CCTV-7频道20:18重播)
责编:白秀颖